这里的周立波不是写过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已故作家周立波,而是以海派清口正当红的演艺明星周立波。大名鼎鼎,一说便知。也许是废话,作古之人不可能参与当下活人的“骂战”。张生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事发于“中国达人秀”第二季总决赛之后,张生在某报撰文《周立波在达人秀上秀出了什么》,批评“达人秀”评委周立波的表现,文中说:“他的点评让观众看到的是他的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应该说用语够“贬损”的。要说“思想肤浅”,当下中国就是学者、教授,可称“思想深刻”者有几人?何必以此去苛求一个演艺明星?这“贬损”引来的是立波先生在微博上的更为“贬损”、“刻薄”的反击,将本来可正常探讨的文艺批评,上升为一场“骂战”。论“斗嘴”的功夫,张生教授远不是周立波的对手。因此所谓“骂战”是不对称的,在周立波的连续反击中,张生则成了“沉默的羔羊”。
对“海派清口”,我曾撰文《“海派清口”的文学元素》给予褒奖。但对立波先生在这场“骂战”中的用语,笔者则不敢恭维。我不反对“骂”,甚至不反对“尖刻”,但用语不宜太脏,太脏则让人产生生理上的恶心。其实一个真正充满自信的艺术家,是可以笑对他人刻薄的“贬损”的。鲁迅曾“贬损”过很多人,用语够尖刻的,如“才子+流氓”、“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但并不因此而降低那些人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也曾被很多人“骂”过“汉奸”、“封建余孽”等,但对鲁迅形象有丝毫影响吗?“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如果立波先生把“海派清口”中的幽默感移植到这场骂战中来,将“骂战”上升为艺术,那我对立波先生就更要刮目相看了。当然这需要胸襟、气度和智慧。
点击次数: [责任编辑:罗明松 林琳 贺光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水泥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