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看点 » 行业相关 » 正文

新一轮“强刺激”风雨欲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7  浏览次数:12
核心提示:  最近,经济界正在上演一场应该实施“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的争论中,而且争论很激烈,也吸引了很多看客。  仔细思考

  最近,经济界正在上演一场应该实施“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的争论中,而且争论很激烈,也吸引了很多看客。

  仔细思考这个争论,双方围绕的仍然是字面上的差异,未触及实质。如同我国古代着名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争论一样,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大杰出贡献。但是今天在投资界关于降准的争论,则纯粹是浪费精力。

  从本质上讲,定向精准和全面降准只是规模大小的不同,也就是说,从宏观意义上讲,不论是如何降准,对于经济体而言,都是央行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了,不仅仅今后商业银行上交央行的准备金量变小了,而且央行还要向实体经济释放相应比例的流动性。如果定向降准最终释放的流动性比定向精准多,则定向降准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为刺激”,而是名符其实的“强刺激”了。

  在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看来,这两种降准唯一不同的是:相较于其他银行和客户,定向降准的银行和信贷客户将享受到较低的利率。但是其他银行和客户不见得就不享受好处,因为整个经济的资金池子中的水变多了,市场利率必然下降,其他银行、机构和企业的资金可得性将增加,资金成本就减少。

  就如同久经干旱的禾苗一样,到要浇灌的时候,离入水口较近的禾苗最早向受到甘霖,但是土地墒情好了,远处的禾苗也最终能享受到浇灌。

  反对全面降准的市场派人士认为,如果全面降准将于中国经济调结构和转型的目标背道而驰,并且多余的资金更加流向了房地产、过剩产能和地方融资平台等低效率领域,只能让中国经济中的泡沫更大,妨碍结构转型,其实这种担心是看错了方向,定向降准照样如此,这些领域一般预算软约束,对利率不敏感,这些所谓定向的资金,进入实体后,方向是定不了的,“拐个弯”就进入了其他领域。

  今天不谈论“定向式”的中国货币政策新发明的是与非,而是要提醒大家,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个别地区经济出现塌陷,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比较大面积收缩的情况下,下一步绵密而深厚的强刺激已经在酝酿,并已经在逐步推进了。

  有媒体报道,数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已于近期获得1,000亿元人民币再贷款,定点投向于农村建设,该笔再贷款已于上个月底收到。这是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县域农商行与合作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后,同样的定向宽松政策。

  另外,路透引业内人士称,5月末中国央行定向向国家开发银行下发逾千亿元再贷款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的消息已证实。5月末野村曾在报告中预计,中国央行可能将在6月底通过再贷款机制向经济中释放4900亿元基础货币,相当于降准45个基点。

  上周五,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降准受益对象由“三农”,扩展到“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明确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一定比例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这个政策当然有相当巨大的研究工程,比如确定所谓的“贷款比例”,哪些银行不符合,哪些银行符合,以及降准幅度等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降准的规模必然要远远大于前几次。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今天国新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向国家的重点建设、基础建设、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以及向小微企业、“三农”给予重点的倾斜。

  按照目前银行的存款总额情况计算,即使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也最多不过3500亿基础货币,下调1%的存款准备金,也不过7千多亿基础货币而已。如果把以上多次微刺激的量加在一起,央行已经全面下调多次存款准备金率了。

  中央政府之所以近期由如此密集的大动作,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正如李克强总理说的,中国经济就如同骑自行车,不能太快也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会跌倒。但是不下功夫解决银行业、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问题,此轮定向刺激,最终可能把资金“定向”到这些领域,得到一个事与愿违的结果。

点击次数:  [责任编辑:罗明松 林琳 贺光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水泥商情网”
 
 
[ 行业看点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看点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售前邮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邮箱: 364905246@QQ.com
中国水泥商城

24小时在线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