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看点 » 行业相关 » 正文

央企接连制造“地王”,是对房市调控政策的挑战和消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17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  房地产市场愈发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房市火爆,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近日有关“深圳房地产太多了,



  房地产市场愈发呈现“冰火两重天”景象。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房市火爆,华为掌门人任正非近日有关“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的抱怨广为流传。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市一片萧索。各地供需格局千差万别,中央政府难以采取“一刀切”政策,转而让各地实施差别调控,房市去库存任务变得异常复杂艰巨。

  限价仍是地方政府最得心应手的调控手段。5月中旬以来,苏州、南京等本轮房价地价涨势迅猛的城市,相继出台土地限价令,对挂牌地块设置最高报价,若开发商报价超过最高限价,竞价结果无效。然而,土地限价令只能短期治标,不能治本。还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加大配建物业、提升持有型物业占比、要求现房现售等新规则,提高拿地门槛。这些举措是地方政府在市场压力下采取的应急之策。实践多次证明,这类措施中长期效果欠佳。与曾经的“90/70”政策(要求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70%以上)相类似,过于具体、僵化的行政干预手段,最终将被迫低调退出。

  需要重视的一个现象是“地王”频现。据不完全统计,仅在5月,全国便出现69宗“地王”,其中,56宗出现在二线城市,买家则以央企、国企为主。

  这种情形并不陌生。2010年初房价地价齐升时,央企便曾是“地王”的主力,并引发中央严厉的“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仅保留16家央企,这一名单后增至21家。然而,如今,“退房令”迟迟未落实,多家本在清退行列的央企仍活跃于房地产市场。每一轮“地王”涌现,都会引发声势浩大的调控,然而,过几年,“地王”又卷土重来,地价房价相互推动,呈现螺旋式上涨。

  购得“地王”,出手企业能引来广泛关注,却未必在财务上合算,以亏损了结和提前退地的案例并不鲜见。央企热衷“地王”,根本上是国企软预算约束的痼疾使然。但是,在本轮房地产行情中,又有特殊原因。在国企改革无可拖延的情势下,央企担心自己成为重组对象,拍到“地王”,能显著增加企业的土地储备账面价值和存货含金量,做大企业规模。此外,在经济增速下行期,企业资产配置的压力也很大,在有限的投资机会中,房地产成为最抗冲击的资产。在前期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央企、国企获得资金更容易、成本更低,这为其炒作“地王”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

  国企、特别是央企接连制造“地王”,是对房市调控政策的挑战和消解。这严重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失衡,使得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市越发火爆,而数量众多的三四线城市则被“虹吸”得气息奄奄。在这种形势下,全国完成房地产去库存的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国企本被寄予厚望,充当国家调控经济的得力工具,然而,如同逃废债一样,它在房地产市场上再次扮演了消极的角色。住建部和央行等部门自当尽职履责,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应对此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国企人士平时喜谈“社会责任”,公众正关注其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表现。

  “地王”现象自然不宜孤立看待,而应置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全局下统筹视之,综合施治。

  当前,有人士主张一线城市放松“地根”,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可望可即的惟一的增长红利。土地供求关系诚然至关重要。对于人口流入较多的一二线城市,适当增加住宅土地供应,调整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比例,甚至恢复跨省换地制度,均可考虑。但是,这首先要解决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难题,其次要消除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否则就只能是又一次“摊大饼”,甚至有建造大规模“鬼城”之虞。

  各地相机调控,并不等于中央政策除了重申原则便无可作为。中央政府应切实督导各地调控,及时发现并制止地方政府的过激做法,例如,沈阳市贸然推出的大学生可零首付买房的“新政”。中央政府更重要的使命是全面深化改革。当前,受制于宏观经济形势,不少地方税收锐减,地方国企效益低下,地方政府有动力把房价推上去,幻想延续过去的“土地财政”旧模式。中央政府应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在营改增的同时,为地方找到新的主力税种。

  房地产行业体量巨大,涉及行业众多。在正视“地王”现象,为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房市降温的同时,应尽力避免由三四线城市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即将崩盘”的悲观预期。倘若房地产投资下降过快,各级政府将非常被动,房地产政策难免反复。近20年的教训表明,政策摇摆对房地产行业的伤害最为深巨。

《财新周刊》 2016年第23期 2016年06月13日

点击次数:  [责任编辑:罗明松 林琳 贺光岳] 转载请注明“来源:水泥商情网”
 
 
[ 行业看点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看点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售前邮箱: 941119950@QQ.com
售后邮箱: 364905246@QQ.com
中国水泥商城

24小时在线客服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